紀120 孫中山誕生一百周年
孫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廣東香山(今中山)人。1892年香港西醫書院畢業。1894年上書李鴻章,提出革新政治主張,被拒絕,遂赴檀香山組織興中會。次年在香港設機關,準備在廣州起義,未成。1900年派人至惠州(今廣東惠陽)三洲田發動起義,失敗后繼續在國外開展革命活動。
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領導興中會,聯合華興會和光復會組成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提出三民主義學說。他創辦《民報》,宣傳革命,同當時的中國改良派激烈論戰。此后他在國內外發展革命組織,聯絡華僑、會黨和新軍,多次發動武裝起義。1911年(宣統三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各省紛紛響應。12月29日,孫中山被17省代表在南京推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宣誓就職,月底組成臨時參議院。2月13日,因革命黨人對袁世凱妥協,被迫辭去大總統職務。3月,臨時參議院通過孫中山主持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8月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孫中山被選為理事長。1913年3月,因袁世凱派人殺害宋教仁,孫主張起兵討袁,但黨內意見分歧,在袁出兵進攻時倉促應戰,旋即失敗。1914年,孫在日本建立中華革命黨,重舉資產階級革命的旗幟,次年發表《討袁宣言》,1916年又發表《第二次討袁宣言》。1917年,段祺瑞解散國會,孫中山在廣州召開國會非常會議, 組織護法軍政府, 并當選為大元帥,誓師北伐。1918年,因受桂系軍閥和政學系的挾制,孫被迫去職,旋赴上海,創辦《建設》雜志,發表《實業計劃》,并將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1921年,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統。1922年因陳炯明叛變,退居上海。1923年,他在驅走陳炯明后回到廣州,重建大元帥府。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通過宣言,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應邀北上討論國是,提出“召開國民會議和廢除不平等條約” 兩大號召,同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進行斗爭。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其遺囑主張“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著有《中山全書》、《總理全集》等多種著作。
本套郵票共1枚。題為“孫中山像”。
這枚郵票以孫中山像為主圖,以空白作為背景,使主題突出,同時使這位偉人的形象更加高大。
郵票 郵票收藏 紀念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