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第三套人民幣10元三冠字
【類別】第三套人民幣
【發行時間】1966年1月10日
【停用時間】2000年7月1日
【發行量】限量
【品相】
【面值】10元
【字冠字號】三冠 七號碼
【正面圖案】人民代表步出人民大會堂圖
【票面尺寸】157x72 mm
【印刷工藝】正背面凹印
【發行單位】中國人民銀行
【藏品簡介】
特點:
1、正面左側空白處有天安門固定水印。
2、三字冠七位號碼,發行較少。
3、發現有熒光油墨印刷,較少見。
4、暗記:背面天安門右側華燈柱子右有“工”,華燈右上有“Z”;天安門左端邊緣處有“人”。
5、正背面均印有“1965”年號。
【收藏前景】
“大團結”是對第三套人民幣10元最高的尊稱,單從正滿圖案也可看出,包括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以及各階層和民族代表步出人民大會堂,臉上洋溢著對美好政策的向往和實施的決心。畢竟這套人民幣是特殊歷史時期的產物,江青四人幫的出現也給這套錢幣后市的增值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隨著錢幣收藏進入百姓家庭,人們對整刀的10元大團結收藏不再陌生,而是做為一種投資品買入,也有選擇10張連號的,畢竟整刀所需資金還是較大。
中國人民銀行于1966年1月10日發行第三套人民幣10元券,即1965年版10元券。該票券后期發行的一小部分因出現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況,給人民幣的防偽工作造成被動,也給基層銀行帶來不少麻煩。
上世紀80年代后期,一部分從印制廠調撥到基層銀行已發放到民間的10元券在存儲時,驗鈔機不斷發出異常警示信號,經人工細查并未發現有假,但反復檢測還是被驗鈔機認為有“問題”。這使在銀行工作多年有著豐富經驗的專家迷惑不解。與此同時,其他金融收兌機構也出現了類似情況,這種不正?,F象立即引起人民銀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印制廠的技術人員對這些10元券核查了印制批次與編號,對所采用的原料、工藝過程逐一進行排查,終于在票券背面天安門圖案的“上方、左、右兩邊”的彩色花符油墨中發現了問題所在。
原來1987年,中國人民銀行引進國外奇奧利公司的膠凹聯合印制機兩臺,分配給北京五四一廠和上海五四二廠各一臺,按與外商合同規定,該設備試印1965年版10元券,一部分彩墨由西克巴公司提供。對該公司提供的油墨兩廠技術部門只注意了墨色,對彩墨成分中含有超標的“熒光粉”這一特殊性能未進行檢測,中國人民銀行印制總公司也未提醒兩廠注意檢驗。根據工藝要求,膠印必須采用紫外光來干燥油墨,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將包括熒光粉在內的一些化學品含量降至最低,但終究化解能力有限且驗鈔機的色譜識別系統對任何超量的化學物質都有著強烈的排斥作用。
自1987年7月至1989年3月兩廠至少有5組(三字冠少,二字冠多)冠字編號(如北京五四一廠的ⅣⅥ00000001-70000000),不低于16億元金額的票券發往全國各地。銀行有關部門出于量大、面廣及人民幣信譽等多種因素的考慮,對未發出的就地封存,已發出的不明示通告,采取只收不付秘密回收。截止此紙幣停用時(2000年7月1日)收回銷毀了絕大部分,外面只有少量遺存。是收藏、投資的最佳選擇。
人民幣收藏 錢幣收藏 第三套人民幣
【推薦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