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政2021年3月20日發行《五牛圖》特種郵票1套5枚,小型張(無齒孔)1枚。
(5-1)T 五牛圖(局部) 1.2元
(5-2)T 五牛圖(局部) 1.2元
(5-3)T 五牛圖(局部) 80分
(5-4)T 五牛圖(局部) 1.2元
(5-5)T 五牛圖(局部) 1.5元
小型張 五牛圖 6元
志號:2021-4
郵票規格:一圖45×40毫米 二圖50×40毫米 三圖28×40毫米 四圖39×40毫米 五圖42×40毫米
齒孔度數:12度
整張枚數:15枚(3套,5枚連票)
整張規格:224×160毫米
小型張郵票規格:204×35毫米
小型張外形規格:220×96毫米
版別:膠雕套印
防偽方式:防偽紙張、防偽油墨、熒光噴碼
設計者:王虎鳴
雕刻者:一圖劉益民 二圖、三圖白金 四圖李沐梓 五圖趙川
資料提供:故宮博物院
小型張邊飾文字提供:李湜
責任編輯:李金薇
印制廠:河南省郵電科技有限公司
計劃發行數量:套票720萬套 小型張630萬枚
《五牛圖》現藏故宮博物院,是唐朝韓滉創作的黃麻紙本設色畫。
·作品在橫卷上畫了五條神態、性格、年齡各異的牛。從右至左,首匹為棕色老牛,描繪成一邊咬著東西一邊在雜木旁蹭癢癢的情狀,意態悠閑;次為黑白雜花牛,身軀壯大,翹首搖尾,步履穩??;第三匹為深赭色老牛,筋骨嶙峋,縱峙而鳴,白嘴皓眉,老態龍鐘;第四匹為黃牛,軀體高大,峻角聳立,回首而顧;第五匹牛,絡首而立,體態豐厚,凝神若有所思,雙眼流琢出倔強的個性。
畫卷上無作者名款,在拖尾的后紙上有趙孟頫、孔克標、項元汴、弘歷、金農等自元及明至清十四家題記。乾隆在畫中的題詩是“一牛絡首四牛間,弘景高情想象間;舐龁詎唯夸曲肖,要因問喘識民艱。”。
{流傳} 根據畫卷上的詩文題跋等可知曾流入南宋內府,元代時經趙伯昂、趙孟頫、元太子等人之手,明代項元汴等收藏過,入清,曾藏于浙江桐鄉汪氏求是齋,金農曾兩度觀賞《五牛圖》,最后一次是在乾隆十一年(1746年)十二月。此后《五牛圖》流入清宮。
清朝末年,畫作被轉到中南海瀛臺保存,1900年,八國聯軍洗劫紫禁城,《五牛圖》被劫出國外,從此杳無音訊。
《五牛圖》幾經輾轉,被香港企業家吳蘅孫買下。20世紀50年代初,吳氏企業瀕臨破產,吳薪孫便忍痛決定出售《五牛圖》。
消息傳出后,周恩來總理收到一位愛國人士的來信,信中說,唐代韓滉的《五牛圖》在香港露面,畫的主人要價10萬港幣,自己無力購買,希望中央政府出資盡快收回國寶。周總理立即給文化部下達指示,鑒定真偽,不惜一切代價購回,并指示派可靠人員專門護送,確保文物安全。文化部接到指示后,立即組織專家赴港,鑒定《五牛圖》確系真跡,經過多次交涉,最終以6萬港元成交。名畫雖然回歸祖國,但經歷了顛沛流離,畫面上蒙滿了塵垢,傷痕累累,更有大小洞蝕數百處。
1977年1月28日,《五牛圖》卷被送到故宮博物院文物修復廠,由裱畫專家孫承枝先生主持修復。經過淋洗臟污,畫心洗、揭、刮、補、做局條、裁方、托心等步驟,接著補全了畫心破洞處的顏色,再經鑲接、覆褙、砑光等,以宣和式撞邊裝裱成卷。八個月后,驗收的專家組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認為圖卷在補配處全色及接筆不露絲毫痕跡,與原畫保持了統一,裱工精良,裱件平整、美觀,達到了較高的裝裱修復水平。
2019年11月,《五牛圖》在遼寧省博物館“又見大唐”書畫文物展中展出。
2015年9月8日至11月8日,《五牛圖》在故宮武英殿舉辦的“石渠寶笈特展”中展出。
2021年2月11日中國農歷除夕,在春晚舞臺,《五牛圖》和全國人民見面。